课程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程管理

【转】姚霆局长在全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会上讲话
发布时间:2015-10-19 09:27:27.0 | 文章来源::

在全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的

 

201018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交流近年来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任务。刚才,几位校长代表作了典型发言,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事业的追求和奉献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高峰同志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我市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情况,肯定了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这些意见我都同意,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局党委研究的意见,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我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自2001年国家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8年省教育厅以省为单位强力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我市严格执行,积极探索,初步构建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督查评价机制,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经过几年的探索实验和全面实施,当前,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已经进入了优化发展的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泰安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并努力实践。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学校校长、教师首先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境界,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应试教育”是指违背教育规律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当前仍然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只是一种美好理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现状相差很远,搞素质教育是好高骛远,搞应试教育才是脚踏实地;还有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取消考试,就不能谈考试成绩,不能讲升学率。这是两种极端的认识,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第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第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育,也是能够提高升学率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并不反对考试,也不反对强调升学率。素质教育是提高质量的根本措施和最大保障,把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升学率对立起来是错误的,离开素质教育谈教育质量是片面的教育质量,离开人才培养谈素质教育是空洞的素质教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为总抓手,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都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认同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按教育教学规律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要正确把握规范办学和传承创新的关系。省教育厅自2008年严抓规范办学,重点规范课程管理、作息时间、双休日节假日、作业量和考试行为等等。这些措施遵循教育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自觉行为,我们必须继续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抓好落实。没有传承就割断了发展的根基,没有创新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在规范的同时,我们必须善于传承、勇于创新。规范办学行为,是规范过去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做法,规范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的行为。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当进行认真梳理,凡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做法,就要很好地传承下去。近两年来,个别县市区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过去好的经验和做法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二是在新的形势下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造成责任意识下降、管理放松、评价激励机制丧失功能。在规范和传承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不断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在发展思路、机制体制和办法措施等方面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是要正确把握好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但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强调个性发展,因为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飞跃。每个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不同,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学校老师在“差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学校才能有特色,学生才能有个性。特别是高中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以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来满足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的选课需求。如何组织实施分班教学、走班教学,如何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有效的教育,实现最理想的结果,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和积极实践。

四要正确认识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有的人对实施素质教育持“唯条件论”,认为学校教室不够、器材不足、师资不够、生源较差,不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有的人认为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环境有很大差距,实施素质教育会吃亏。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是为自己不愿推行素质教育或无力推行素质教育寻找借口。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形成的原因,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办学条件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一区域的学校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距。但硬件不是推行素质教育、决定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在这一方面我们要有四点认识:一是不要一味地追求和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很多农村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走在了全市甚至全省的前列便是明证。二是硬件设施短时期内无法根本改观,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却势在必行,所能做的只能是立足实际,开动脑筋,理清思路,找到办法。三是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评估和考核,我们一直坚持“分类指导、层次评价”的原则,基础不同,目标任务就有区别,只要付出,取得的成绩就会得到认可的。四要加强特色学校建设,让每一所学校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品牌,都有鲜明的办学特点。各学校都要立足实际,发展特色,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靠特色吸引学生、培养名师、立足社会。

境界决定水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广大干部教师要立足三尺讲台,着眼于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立足课堂设计,着眼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立足教学实践,着眼于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教育改革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都是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而且环环相扣的。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提高队伍专业素质,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团队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建设一个优秀的专业团队,重点是要加强教师、校长、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新课程改革更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培养目标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高标准要求:要求教师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成为课改新理念的实践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处理好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成为社区的一员,与家长、社区、同事合作参与社区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共建。这些要求的背后,实质上是对教师整体专业化程度和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的更高标准的要求。除了符合《教育法》、《教师法》提出的基本要求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六大专业素质: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良好的师德修养、较高的学识水平、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较高的现代信息素养。我们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师德建设。学校要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熏陶学生,以奉献的精神实现自我的价值。二要加强培养培训。深入实施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三要关注教师身心发展。局长、校长要了解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主动走进教师心灵,要以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积极性为目标,关注教师思想、情感和生活,千方百计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高教师待遇,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增强教师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四要建立新的评价激励管理机制。要以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逐步探索建立以教书育人为基础,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以精神鼓励与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教师评价激励新机制。大力表彰、奖励、宣传在教学一线做出贡献的教师,树立先进典型和榜样,鼓励教师争先创优,奋发向上。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高素质、专家型的校长才能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办出高水平的现代化学校。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教育的环境下,校长的办学思路、教育行为、管理行为和风格等对学校工作产生直接的全局性影响。校长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任,要有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要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带头深入课堂一线,带头狠抓教学研究,坚持走管理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学校品牌。要积极试行校长职级制,实行“业绩认定、任期管理,异校交流”,管人与管事的统一,搭建起校长成长的新平台。

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适应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完善教研工作制度,优化教研方式,形成开放、灵活、富有实效的教研机制。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坚持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加强教育教学引领和指导,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全市中小学聘任兼职教研员,培养造就一批在教育教学与教学研究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带动教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教学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素质教育保障水平

要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要全面扎实地开展好标准化学校建设,扎实抓好校舍安全工程、两热一暖一改工程、教学仪器更新配备工程、城区中小学规划建设等,进一步完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建设。在学校建设、条件装备、校长任用、骨干教师配置等方面要向薄弱学校倾斜,在教师评优树先、业务进修培训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通过大力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个问题教育部已经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一定要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

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长远保障。逐步建立“三个机制”: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及时补充教师,不断改善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及性别结构;建立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建机制,深入实施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以强校带弱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中小学的运行机制,逐步解决城区中小学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班额过大等问题,提高城区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要全面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政府办学行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尤其要关注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病残儿童、特殊困难家庭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要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充分发挥督政、督学职能。要强化督导机构、人员配备,加强督导工作培训,建立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督导队伍;要在突出抓好年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提高督导整改效率的同时,不断强化对党和国家出台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专项督导,强化对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

要高度重视教育行风建设,努力营造风正、气顺、劲足的行业局面。要突出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和机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育服务水平,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里再次强调“五个服务”的思想:机关要为学校服务,行政科室要为事业科室服务,校长要为教师服务,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全市教育系统要以教育的高质量为泰安人民服务为素质教育实施、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志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推进教育教学科学发展。我们要紧紧围绕局党委提出的“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泰安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奋斗目标,认认真真地落实“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提供人才支持和发展后劲。

(转自泰安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