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第三届科技节(8)教师感悟
发布时间:2015-12-14 17:21:08.0 | 文章来源:未知 | 发布人:admin
编者按:科技节期间,《伟德BETVlCTOR1946论坛》编辑部收到了彭老师写来的文章。细细读后,心中顿生感激:文中的感悟,不仅是一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的体悟和思索,而且是一位善于钻研教学的老师的积累与升华,更是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谢谢彭老师。
泡豆芽与后进生
彭秀珍
前段时间在超市买了一台家用泡豆芽机。然后又买了黄豆、黑豆等,就开始按照使用说明书,自己泡发豆芽了。此机器使用很简单:把豆子洗好放入机器后,只需要每隔24小时给豆子换一次水,就不用管它了。机器就会按照内设的程序运转,这样大约持续3~4天(冬天可能要5~6天)的时间,打开机器的盖子,满满的都是长得茂盛的豆芽,齐刷刷地展现在眼前。那种喜悦、满足感 只有付出辛勤劳动后,获得丰收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然而,欣喜之余,总有些遗憾。因为每次收获了长势良好的豆芽后,都有一些不发芽的豆子沉在底盘上。开始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它们,只是把那些虽未发芽但泡涨了的豆子捡起来,放进豆芽堆里,把个别顽固不开化的豆子就随手扔掉了,也不曾多想什么。但是,最近在泡发黑豆芽,到了时间收获时,却发现了很多顽固不开化的黑豆静静地躺在底盘上。因为数量较多,觉得都扔了太可惜了。我就用一只碗把它们装起来,有心无意地放了些水,置于一旁,就不去理会它们了。5~6天的时间过去了,当我不经意间看了它们一眼时,却惊奇地发现,在那些坚硬的黑豆中,有一些已经萌出了小芽。高兴之余,我就又给它们换了干净的水,决定继续观察它们的变化。又过了两三天,那些原已经萌芽的长得更大了,又有一些坚硬的开始变软、涨大了;但仍有一部分坚硬无比,丝毫没有要发芽的迹象。我就把已长得能食用的豆芽取出,给其余的换上干净水,依然让其留在碗里继续用水浸泡。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多天的时间,直到最后所有剩余的黑豆都已涨大、发芽。
思考着黑豆晚发芽这个漫长的过程,我突然想到了学校班级里的那些受教育的孩子(因为我是一名教师)。在目前这种以班级授课的模式下,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是面对所有学生的,如同那泡豆芽的水。应该说,大部分学生经过教师的传业、授道、解惑,都能按时学会教师所讲授的学习内容。然而,不可避免地是,每个班都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步伐,即不能按时学会或领悟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或传播的道理。因此,就被认为是愚蠢或差生,而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其实,他们就像晚发芽的黑豆一样,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因为教师的教育还没有真正触及到他们的灵魂。这让我想起了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当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一遍又一遍地把她触摸到的任何东西的名字写在她手上时,她完全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是莎莉文老师并没有放弃,仍然不停地教她识字。后来有一天,师徒两人在外面散步,她们听到有人在用手泵抽水,安妮把海伦带到水井房,自己压水,让水流缓缓地从海伦的一只手上一遍又一遍地流过,同时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一遍又一遍地写着w-a-t-e-r(水),反复让海伦体验在她一只手上流动的东西就是老师在她另一只手上写的字water. 突然,海伦恍然大悟,完全明白了老师的意思。
是水唤醒了海伦的灵魂,给了她光明与希望,快乐与自由。在后来的学习中,莎莉文老师用自己的关怀和爱心排解了海伦学习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障碍,她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不断的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到她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泡发豆芽和海伦凯勒的事例均告诫我们:没有哪个人是不值得教育或无法帮助的。教师对学生的最大益处就在于如何帮助他/她发掘其自身的潜能。
那些发芽晚的豆子是因为水的浸泡还没有达到它萌芽的点,而教育学生却不像泡豆芽那么简单。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变化发展着的鲜活的生命个体,对于那些暂时学不好的学生除了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订正外,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创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挖掘并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强烈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所以,当有些学生成绩不佳时,教师首先不要急躁、训斥他们,要接受他们的不完美,更不能弃之不理。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保护他们的自信,明白教育和教育效果之间所存在的时间差。
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越来越多,获取的方式也越来越便利,但智慧是不容易得到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掌握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再加上一点耐心,转机就会悄然而至。